與時俱進的 AI:終身學習者的習慣

編輯註釋: 本文是根據對 Stéphane PaquetChamplain College Saint-Lambert 的 AI 專案負責人兼 AI 證書協調人。為了清晰和簡潔,我們對這些回應進行了概括,並非逐字逐句地複製原始對話內容。這些想法反映了說話者在訪談時的觀點。


問題

您當過我兩門課程的教授,我知道您是多麼有條理。您是如何跟上 AI 快速發展的腳步?


請回答:

說實話?你無法完全跟上。
改變的步伐太快了。但是您可以透過持續、好奇心和用心來接近它。


有效的架構(但需要更多)
我最近看到密西西比大學學術創新助理主任 Mark Watkins 發表的一篇很棒的文章。


他建議:


- 30 分鐘閱讀 AI
- 30 分鐘實驗 AI
- 30 分鐘反思 AI 的影響

這是一個穩固的架構。但就我個人而言,我更進一步。
我個人保持資訊流通的慣例


每日社交聆聽:

  • 我每天至少花 30 分鐘在 LinkedIn 和 X 上。
  • LinkedIn 是我尋找以教育為重點的洞察力的首選。
  • X (Twitter) 更適合技術更新和機型發佈。


我追隨那些人:

- 正在實際實驗人工智能
- 分享真實結果與實用案例
- 定期發佈資訊,讓我不用親自進行所有測試就能掌握最新資訊


日常工作中的 AI 應用


我每天都在使用 AI - 不只是為了跟上進度,而是為了做更好的工作。


例如:

- 向學生提供回饋時,我將自己的想法口述到 ChatGPT 中
- 它可以幫助我組織回饋
- 我沒有將思維外包-想法是我的

  • 我將結構外包,這很花時間
  • 我也會將詳細的評分標準輸入 AI,以根據我的回饋產生建議等級。


然後我會比較:

- AI 是否評分過於嚴苛?
- 我是不是太慷慨了?

這種反思循環幫助我保持客觀和一致。


主要心得:

建立每日微習慣
想要與時俱進?您不需要掌握一切。

以下是有效的方法:

- 每天閱讀一些值得信賴的聲音
- 在工作流程中定期使用工具
- 邊走邊反省,不需要太正式
- 實驗 - 即使失敗,您也在學習
您不會趕上每一個趨勢。但您會有足夠的自信去適應。

關於專家: Stéphane Paquet 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家和人工智能顧問,擁有超過 20 年的教學經驗。目前在 Champlain College Saint-Lambert 擔任 AI 專案負責人,專注於支援教師和學生將生成 AI 工具整合到教育中。他的專業領域包括電子學習、教育媒體設計以及創新教學策略的開發。


評論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zh_HKChinese